[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路3号玉泉大厦809室
邮政编码:100049
邮 箱:sysdzztg@163.com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坚决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03-26 11:44:00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工作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各自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全面复苏及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建言献策,贡献才智和力量。原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会长胡江潮,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亮教授,佑创新商业智库首席专家、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教授等,先后为商务部、浙江省政府、浙江省商务厅等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报告,获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批示与高度肯定,并将转化为我省下一步促消费工作的行动方案。专家观点与建议如下:
一、胡江潮:疫情影响下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对策建议
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业务停顿。除疫情必须的物资及相关厂家的物流需求之外,几乎所有物流上游客户企业目前仍在延迟复工,业务需求到了冰点。二是人员短缺。约占80%的中小物流企业用工紧张,物流的上游企业复工困难,工人回厂手续繁杂,要历经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物流企业自身的驾驶员大多不是本地户籍,回岗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三是通行不畅。产品输出和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输入困难,车辆通行证难以办理,各地物流园区处于关闭状态,物流系统的节点阻滞,周边省市的通行规定不一,造成有货不能送达的情况。四是资金难求。融资需要资产抵押或者流水作为保证,没有资产的企业融资难,加之目前流水停顿,银行无法根据流水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新的融资难。五是成本加大。疫情期间,员工工资、社保、租金等都正常支出,成本压力剧增。复工后,企业运输防治疫情相关物资损耗及相关费用增加。
物流企业复工的相关建议:一是在管住人流(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的同时,畅通物流。二是有序安排物流企业复工复产。建议以地市为单位,由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卫生等有关部门,会同物流协会,组成联合审核小组,集中审核一批防控机制、员工排查、防控方案、防疫物资及设施等方面准备到位的物流企业优先复工。三是合理统筹全省物流园区网络,重点支持一批物流园区、重要场站、物流中心等优先复工。四是进一步简化手续,实现在线办理,一站式办理,信用办理等方式进行。为货车司机、装卸工、配送人员、快递员及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返岗复工提供“线上审核”“园区驻点审核”等更为方便的措施。五是政策先行。在财税、信贷、社保、防疫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企业在复工过程中以及复工复产后的实际困难。请各级政府、有关单位,采取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及时予以兑现,助力经济快速恢复。六是着力解决企业流动性紧张问题。建议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公司,存量贷款给予6-12个月的展期;协调各金融机构降低贷款、票据贴现及信用证议付等融资利率20-50BP。
二、肖亮: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疫情对我省批发零售行业的影响:短期来看,主要体现在销售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活动受限、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压力陡增等。长期来看,既面临稳增长、促消费的巨大压力,也孕育着批发零售业加速转型的历史机遇。
应对疫情影响的对策建议。短期对策建议:一是排摸出一批保供企业名单,有序安排复工生产,为复工员工返岗开辟绿色通道,并优先保障其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对用工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保供类企业给予用工补贴。二是加强疫情及恢复期间生活保供类商品的全程动态监测,做到保民生、保供应、稳价格。做好批零企业复工生产信息统计,向公众实时公开连锁零售网点复工信息、超市和农贸市场的供应信息。三是引导和支持批发零售企业针对疫情期间独特社会消费环境创新商业模式。组织开展针对疫情的“网络消费促销”活动,疫情期间保供企业实施的与非接触式交易模式有关的改造提升项目可列入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四是用好用足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意见》,制定细化措施,减少企业经营压力。推动大型电商平台减免商家入驻平台服务费,鼓励商业地产业主或运营方对入驻中小商户减免租金。五是因地制宜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金融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支持政策》。对生活保供类的批发零售企业免除疫情期间贷款利息、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针对历史经营业绩良好、但受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困境的批发零售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对因疫情影响产生逾期的企业贷款,减免逾期利息、罚息和违约金。
中长期对策建议:一是深刻认识本次疫情暴露出的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短板,引导批零企业加快供应链管理创新。支持批发零售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强化供应链集成化管理能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强化供应链精益化运营能力;通过供应链管理及技术创新,强化柔性化运作能力;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强化供应链增值服务能力;建立应对重大疫情的生活保供物资应急供应链体系。二是抓住疫情带来的企业采购和居民消费习惯改变契机,推动批发零售业实施数字化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商品市场与电商企业合作,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体验平台;支持零售企业打造体验式智慧商店,创新商业模式;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动城市核心商圈、高品质步行街和夜间经济消费街区加快数字化提升改造。三是应对疫情后的补偿性消费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打造一批高品质批零商业集聚区。支持零售企业发展沉浸式和体验式消费,打造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加强邻里中心、邻里街区等改造,打造“一刻钟”社区商圈;规划布局一批城市夜间经济消费新地标,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打造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四是克服新冠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继续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积极引入境外企业在市场设立常驻采购分销机构,发展以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配销网络;支持工业消费品市场向“产业集群+电商园+仓储物流+商品展览+研发设计+综合服务”转型;探索建设一批集保税、展示、交易于一体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支持批发零售企业扩大进口商品销售。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创新示范带动,多举措并举推进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工程。创建一批改造提升示范城市,培育一批发零售业创新示范企业,探索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升级路径和支持举措,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增加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额度,加大对市、县(市)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各地市因地制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运用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手段支持批发零售业转型。
三、赵浩兴:浙江疫后消费趋势研判及消费提振对策建议
我省疫后消费回升趋势研判:一是短期内将迎来社会消费阶梯式提升,二是社区高质量消费快速增长,三是健康品质消费需求明显增长,四是高品质商业街区人流高密度集聚,五是旅游文化消费渐进式增长,六是线上线下融合互促增长。
我省疫后消费将快速提振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一是防疫期间消费抑制产生的疫后自然“补偿性”释放,二是企业复工补损产生的供给端和供应链推动力,三是疫后城乡居民形成的“家生活方式”社会消费心理,四是我省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基本成熟。五是浙江城乡居民积累的较强的消费能力基础,六是我省商贸服务系统积累的平台和营商环境优势基础好。
系统推进消费提振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快开业复工,通过无息贷款、租金减免、税收减免、水电费减免、用工补贴、物流补贴、防疫用品补贴、促销补贴等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保障我省商贸服务企业提振信心,轻装再战。二是商务、发改、财政、民政、市场监督、旅游文化、卫生健康等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我省疫后消费振工作安全、有序、快速、高效的开展。三是加快推进各地夜间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加快改造提升高品质步行街的步伐,活跃商街消费氛围。四是发展特色商贸促销节会活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多样化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网上销售。五是尽快启动线上线下、省内省外的商旅联动工程,促进省内外游客向购物者转型,提升消费者的休闲娱乐体验,促进消费增长。六是通过示范商旅特色市场、示范高品质步行街、商贸特色镇、商旅示范村、夜经济示范区等的评选和推广,进一步促进高品质消费的空间集聚。七是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倡导不满意无理由退货等服务承诺,推出浙江省区域、行业、企业等的顾客满意度指数发布。八是在汽车换代消费、家电以旧换新、养生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绿色农产品消费、优质进口商品消费等关键领域制定务实而创新的促进政策,在全省设立一批消费促进重点项目,从政策、经费等多方面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上一篇:国资委直管协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协作联盟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下一篇:最后一页